挪威人善捕鱼。海上捕获的大量沙丁鱼(Sardine),运抵港口时多数已死亡。而活沙丁鱼的卖价,比死鱼高出数倍。
一位聪明的挪威船长,却能够每次将鲜活的沙丁鱼运回海港。这个秘密,被成功保存了很多年,直到船长去世…...
人们打开那位船长的鱼槽,才揭开了这个秘密。无他,只是在沙丁鱼槽里放入一条捕食其他鱼类的鲶鱼(catfish)。
奥妙就在这里:鲶鱼放入陌生的环境,紧张而四处游动。而沙丁鱼们发现这个危险的异己分子(alien),十分紧张。左冲右突,东奔西跑,加速游动。这样,沙丁鱼缺氧的问题迎刃而解。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到达了海岸,暂时得救了。
此谓鲶鱼效应(Catfish Effect):引入强者,使弱者变强。
在人类社会,有人拿“李广射石”的典故与此对应。唐代卢纶《塞下曲》云:“林暗草惊风,将军夜引弓,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”黑暗中,飞将军误将巨石当成老虎,情急一箭射去,箭没入石。着急了,吃奶的劲都激发出来了!
生理医学界对此亦有解释。动物(包括人类)受到惊吓,内分泌产生变化,分泌出大量的激素,使身体对周围环境产生快速适应。
鲶鱼效应在企业人事管理中广受推崇。一团和气的企业或组织,有些时候是死水一潭,效率反而不高。引进“新鲜血液”(鲶鱼),被视为提高团队活力的有效手段。
“新鲜血液”们年轻、有朝气、富激情,敢于向慵懒怠惰、固步自封、因循守旧发起挑战。竞争的氛围,造就了活力与效率。
当然,过犹不及,鲶鱼引进的数量不能多,否则适得其反。适度的竞争,才是良性的催化剂,否则会成为恶性的毒药。
中国经济和世界接轨后,国外的鲶鱼纷至沓来。管理保守、运营僵化的国内企业,面临着空前的国际竞争。不在竞争中爆发,就在竞争中灭亡。
沙丁鱼们被追咬着,自己也慢慢狠了起来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